9月26日,陸豐市東海街道六社丁厝巷,一場驚心動魄又溫情洋溢的救援行動悄然上演。熱心鄰居陳招娣的急切呼救聲劃破了巷內(nèi)的寧靜,過往市民聞聲而動,放下手中事務,紛紛尋找工具、伸出援手。最終,一名遇險孩童在墜落瞬間被穩(wěn)穩(wěn)接住,化險為夷。這場與時間賽跑的生命救援,恰是陸豐市持續(xù)深化精神文明建設成果的生動寫照。
如今,在陸豐城鄉(xiāng)大地,類似的“凡人義舉”不再是偶然,而是深植于群眾心中的文明自覺,是這座城市最動人的日常風景。
危急時刻顯擔當,鄰里攜手筑防線
“當時聽到孩子哭著喊媽媽,我腦子一片空白,只想著趕緊叫人幫忙!”回憶起當天的場景,陳招娣仍難掩激動。這位普通居民的第一聲呼救,像一顆石子投入水中,瞬間激起滿巷溫情:賣菜歸來的阿姨放下菜籃,騎著電動車的大哥急剎停車,樓上住戶紛紛尋找救援工具……短短幾分鐘,原本各自忙碌的陌生人因一個幼小的生命迅速凝聚成“生命防線”。
危急時刻,鄰里路人沒有猶豫。有人毫不猶豫地伸手準備接應,有人焦急尋覓可用工具,有人設法攀近陽臺施救,在場每個人的心都隨著孩子的晃動而懸在半空。“在陸豐,見到旁人有困難上前幫一把,早已是習以為常的事?!爆F(xiàn)場一位參與者如是說。當孩子平安落入陳招娣懷中那一刻,大家懸著的心終于逐漸平復。這場成功救援,不僅避免了一場悲劇,更深刻印證了陸豐“金厝邊銀親戚”(陸豐俗語,意為“遠親不如近鄰”)的傳統(tǒng)美德,已從口口相傳的古訓變成了刻在陸豐人民骨子里的行動。
事后,孩子的父親及家人對街坊鄰居感激不盡:“如果沒有大家合力相助,后果不堪設想?!比欢?,在參與救援的市民看來,這不過是理所應當之舉?!霸诮稚嫌龅嚼先诵『?,大家都會主動禮讓;鄰里間誰有急事,搭把手更是常事。碰上這種情形,陳大姐的舉動,我們都會這么做?!睒闼氐脑捳Z,道出了陸豐市民日益深厚的文明素養(yǎng)。
潤物細無聲,文明深耕結碩果
這場救援的“本能反應”,其背后是陸豐市多年來深耕精神文明建設的扎實根基。近年來,該市以群眾性精神文明創(chuàng)建為抓手,通過理論宣講、移風易俗、典型選樹等一系列舉措,讓文明的種子在城鄉(xiāng)每一個角落生根發(fā)芽,讓“互助互愛”逐漸成為市民的行為習慣。
在陸豐基層,“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早已成為傳遞文明的重要陣地。黨員干部、專家學者深入群眾,把黨的政策、文明理念轉(zhuǎn)化為親切的“家常話”,讓“鄰里守望”“見義勇為”的價值觀走進千家萬戶。救援孩童的視頻在當?shù)匾l(fā)熱議,市民紛紛轉(zhuǎn)發(fā)點贊并感慨:“原以為‘文明’是高深的大道理,現(xiàn)在明白,幫鄰居收件衣物、給問路人指個方向,都是文明的體現(xiàn)?!?/span>
同樣,該市持續(xù)開展“善美好人”“廣東好人”“新時代好少年”等評選活動,讓平凡人的善行義舉被看見、被傳頌。扎根基層服務的志愿者、堅守崗位的敬業(yè)標兵、樂于助人的普通市民……其事跡如春風化雨,潛移默化地滋養(yǎng)著社會風氣,讓更多人相信并踐行“善意可傳遞,文明能感染”。今年以來,該市已推選20名學生參選汕尾市“新時代好少年”,7人參評“廣東好人”。而陳招娣的事跡,也正成為最新的“文明教材”,在街頭巷尾、家庭與校園中廣泛傳頌。
實踐賦能增效,文明可感可及
特色陣地煥發(fā)蓬勃活力。陸豐市統(tǒng)籌各類資源,盤活文明實踐陣地。依托文化廣場、圖書室、黨群服務中心、農(nóng)家書屋等陣地資源,方便群眾參與各種實踐活動,不斷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向基層延伸。如今,陸豐已構建起“1+23+345+N”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平臺布局,即1個市級中心、23個鎮(zhèn)級實踐所、345個村級實踐站及延伸到社區(qū)、學校、企業(yè)的N個實踐點,讓文明實踐陣地遍布城鄉(xiāng),讓市民在家門口就能參與文明建設、共享文明成果。
在東海街道,志愿者定期開展“愛心義剪”“義診入戶”,把服務送到老人、殘疾人身邊;在南塘鎮(zhèn),“書香陸豐 文明領航” 活動走進鄉(xiāng)村,讓孩子們在閱讀中感受文化魅力;在甲東鎮(zhèn),“五一”假期的戲曲演出、春節(jié)的民俗活動,讓群眾在歡聲笑語中傳承傳統(tǒng)文化;在碣石鎮(zhèn),文明集市助力“百千萬”活動,匯集文明力量引領向上向善的文明社會風尚…… 這些接地氣、暖人心的實踐活動,讓文明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一次次實實在在的幫助、一場場有溫度的互動。
如今,再走進東海街道六社丁厝巷,巷子里的人們偶爾會提起那場救援,但更多時候,他們熱議的是社區(qū)最近開展的志愿服務、鄰里間互幫互助的溫馨小事。放眼陸豐,文明新風正持續(xù)吹拂:老舊小區(qū)展露新顏,街巷交通井然有序,鄰里關系和睦融洽,孩子們在陽光下快樂成長……
這場鄰里救援,早已畫上圓滿句號,但陸豐的文明故事仍在繼續(xù)。當“互助互愛”成為城鄉(xiāng)大地的精神底色,當“凡人義舉”成為日常風景,陸豐不僅有整潔的街道、優(yōu)美的環(huán)境,更有溫暖的人心、向上的力量。而這,正是陸豐精神文明建設最珍貴的成果,也是推動“百千萬工程”、實現(xiàn)高質(zhì)量發(fā)展的堅實根基。

粵公網(wǎng)安備 44150202000069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