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一区,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综合,又嫩又硬又黄又爽的视频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在线一区,一本一道久久综合狠狠老

汕尾日報社官方網(wǎng)站
您現(xiàn)在所在的位置 : 首頁?-?副刊?-?文化?-?周末寫真
【周末寫真】疾風知勁草?危勢見忠誠?——追尋陸豐革命前輩卓三盛等人護送賀龍等安全渡海赴港的紅色故事
  • 2022-11-06 09:45
  • 【字體: ? ?

在陸豐湖東鎮(zhèn)華美村(解放前稱“下尾村”),口口相傳著陸豐革命前輩卓三盛等人秘密護送賀龍等南昌起義部隊領導人安全渡海至港的驚心動魄的紅色故事。記者近日前去了解,穿越時光的隧道,記錄這一段崢嶸歲月。

記者在采訪知情人

秘密護送賀龍等安全渡海赴港

在村民與烈士后裔的講述中,記者梳理出這樣的歷史脈絡。

1923年4月,彭湃到陸豐發(fā)展農(nóng)民運動。6月,陸豐縣總農(nóng)會成立,全縣各地的農(nóng)民運動風起云涌。8月,湖東下尾村成立了以卓何合為會長的農(nóng)民協(xié)會,領導村民開展減租減息、打土豪劣紳的活動,成為海陸豐開展農(nóng)民運動較早的村莊之一。

卓三盛是卓何合的胞弟,1881年出生于湖東下尾村一個農(nóng)民家庭。他深受大哥的影響,與當時一樣深受革命思想影響的同村卓斟、卓孝德、卓烏必、卓媽照、卓媽港、卓戶、卓亞真、卓媽運、卓媽周、卓厚、卓烈等人,先后加入了農(nóng)會。身材高大、膽大心細的卓三盛于1925年投身革命,參加了農(nóng)會與赤衛(wèi)隊,先是當通訊員,幾經(jīng)鍛煉,擔當下尾村農(nóng)會的財糧干部,負責后勤保障工作,成為村農(nóng)會的主要骨干。

1927年10月3日下午,湖東地下黨負責人陳宗堯接到了中共海陸豐縣委負責人張威的緊急通知,要完成接應南昌起義軍南撤隊伍的任務。陳宗堯接令后立即指示卓何合組織人員秘密進行。卓何合知道任務緊急而艱巨,需要革命意志堅定、應變能力強、忠誠可靠、膽大心細的人,才能擔當。于是,他秘密叫卓三盛、卓亞真等完成這次任務。

卓三盛、卓亞真帶著10多名赤衛(wèi)隊員,立即潛行前往接近惠來縣大南山區(qū)的云落鄉(xiāng)接應,于10月4日接到了南昌起義軍部分南撤隊伍20多人。此時,敵人便跟蹤追來。危急中,卓三盛帶幾名赤衛(wèi)隊員先護送南撤隊伍趕往湖東,卓亞真帶幾名赤衛(wèi)隊員斷后。激戰(zhàn)后,卓亞真負傷被捕(后遭殺害,時年34歲),赤衛(wèi)隊員陣亡。卓三盛等人抄山路小道悄悄將南撤隊伍安全帶往湖東。

途中,卓三盛得知,他們護送的南昌起義部分南撤隊伍20多人中,有賀龍和劉伯承、廖乾五、林伯渠、徐以新等領導人。他決定將位于甲西、南塘、湖東交界處,平時是下尾村等15個自然村村民集結點、又是周邊農(nóng)會和赤衛(wèi)隊集中聯(lián)絡的“仙公廟”(今蓮峰古廟)作為中途休息點,并馬上安排林媽天等人籌備了番薯、粥等食物,做好秘密保衛(wèi)工作。林媽天是甲西鎮(zhèn)車軸寮的年輕人,十分敬重卓三盛,積極參加革命工作。

夜深時分,卓三盛他們與護送的南昌起義部分南撤隊伍終于到達下尾村。卓何合與卓三盛馬上將賀龍和劉伯承、廖乾五、林伯渠、徐以新等人,秘密安置在卓何合的“何德居”和卓三盛的“安得居”歇息。

接著,賀龍一行與湖東地下黨負責人陳宗堯、下尾村農(nóng)會卓何合和卓三盛等在“安德居”廳里召開了一個秘密簡短的會議,強調(diào)最關鍵的是要解決食物、衣服與藥品等問題??吹劫R龍他們疲憊不堪,傷員傷口又無法愈合,卓三盛自告奮勇,摸黑前往南塘找該地大戶人家、自己的親家陳一記,籌借了一批糧食和衣服,再籌備了一些中草藥等藥品,然后又神不知鬼不覺地運載回家。

在“安德居”,賀龍向卓何合、卓三盛了解陸豐農(nóng)民運動和武裝斗爭情況,詳細詢問湖東以及下尾村的農(nóng)運現(xiàn)狀,并分析了當前的形勢及革命斗爭存在的問題與困難。卓三盛又詳細介紹了怎樣從下尾村到湖東港安全出海的路線和全程護送的方案。并說明根據(jù)湖東海情和當?shù)貪O民捕撈習慣(當?shù)貪O民一般是在晚上七八時下海,次日早上約8時回港),在3天后(那時海面風浪不急)夜里出海最好。賀龍他們當即表示,全靠當?shù)匕才牛?/p>

10月5日,卓三盛在卓何合的指示下,派出赤衛(wèi)隊員暗中巡察打探敵情,做好一切保密工作,之后自己前往湖東農(nóng)會與陳宗堯等人商議湊集船只、護送賀龍等領導人渡海去香港事宜。陳宗堯馬上安排租賃大貨船和調(diào)集其它船只在湖東港口待命。在極度保密下,賀龍一行在“何德居”與“安得居”休養(yǎng)生息,安全地度過了3天。

10月7日,天還未亮,根據(jù)組織安排,卓三盛帶著全副武裝的赤衛(wèi)隊員護送賀龍一行悄然來到了下尾村的制高點“三盆嶺”,對海上與周邊的情況再做細致觀察。“三盆嶺”山上怪石嶙峋,樹木茂盛,便于隱蔽。看到?jīng)]有異樣后,卓三盛又帶著賀龍一行直奔海邊的“定壯庵”(現(xiàn)稱“東來巖”),進入旁邊山洞里停留,等候海汛消息,尋等風浪較為平靜時出港。不久,又出山洞,走大箖投(一種野生植物)密布的小路,趕往5公里開外的“吳爺宮”。這里出港快,而且陳宗堯的家就在附近,便于應對突發(fā)事情。潛至當晚,卓三盛與赤衛(wèi)隊員將賀龍一行用小船載至湖東港的“前?!保?這是赴香港最近、航線最易走的最佳下海點,再飛快地換乘早已準備好的大貨船,子夜時分,賀龍一行乘船下海出港。只見船只像離弦的箭,飛也似穿入大海,一下子消失在夜色中。

賀龍臨別贈劍

在采訪中,記者常聽到華美村村民講述賀龍為感謝卓三盛冒著生命危險成功保護他們一行安全,下海臨別時將自己的佩劍贈給他的事。

烈士卓媽周(1934年犧牲)的兒子卓水玉老人對記者稱,他在小時候常聽他爸卓媽周講,當年有南昌起義軍領導人在下海前送了一把劍給他的戰(zhàn)友卓三盛,那把劍比較特別。詢問他看過否,他說沒見過。記者來到村口大榕樹下,看見幾位老人在休憩閑聊,便隨機向他們詢問賀龍劍贈卓三盛的事,今年89歲的卓石春與88歲的卓欣老人都說,小時候就聽說過了,是有這回事。卓石春老人還說,自己偶爾看到這把劍。而烈士卓斟的兒子、今年89歲的卓淡也對記者說,他在10多歲時也聽過當年賀龍將自己的佩劍贈給卓三盛的故事,他還聽他的老一輩卓紅菊講,這把劍就放在卓成梓家里保管。

記者了解到,卓成梓是卓三盛(他有3個兒子)的小兒子,他繼承先輩遺志,13歲就參加東江縱隊,是一名小鬼隊隊員,后來成為一名通訊員,為革命而戰(zhàn)斗。于是,記者找到卓三盛的后人,了解這回事。卓三盛的孫子、卓成梓的侄子、今年68歲的卓俊涓告訴記者,賀龍將自己的佩劍贈給我爺爺,我爺爺將它視為寶物,后來爺爺犧牲后,這把劍就在我們3個房頭輪流保管。卓俊涓稱,他保管這把劍7年。記者問該劍有何特點,卓俊涓稱,劍身長約1米,是雙刃的,但劍尖有銹跡斑點;劍殼為鹽柴木,上中下三部分各鑲一個銅扣,劍殼頂端刻有很美麗的花紋圖案,劍殼側背上分別在左右粘上一個銅圓環(huán),系著絲帶可以背在身上,但一般是別在腰間。卓俊涓還稱,解放后,生產(chǎn)隊叫他看管番薯園時,他帶著這把劍為自己壯膽。卓成梓的兒子卓敬流告訴記者,這把劍我們都看過,也摸過,但在1995年時因保管人、他的侄子意外喪生,這把劍就莫明其妙丟失了。卓敬流告訴記者,三集紀錄片《追憶賀龍元帥》記錄了賀龍贈刀的故事,而賀龍劍贈湖東下尾的故事,卻鮮為人知。卓敬流帶著遺憾的口吻說,真可惜,我們沒有保管好;如果有實物在,就好了?,F(xiàn)在,我們正想方設法尋覓這把劍,希望能找到它,讓它重見天日!

下尾村這一口口相傳的故事,有待紅色文化專家考證。倘若真是,那將是陸豐文化建設與紅色旅游輻射的一大好事:既有周總理金筆送溪碧,又有賀元帥佩劍贈華美。

流盡一滴血

國民黨反動派得知賀龍等南昌起義將領在湖東出海的消息后,大為惱怒,將卓何合、卓三盛等列為重點緝拿對象,派兵入村,進行追捕。

面對敵人的追殺,卓三盛謹記賀龍的諄諄教導,抱著永遠跟共產(chǎn)黨走的決心,繼續(xù)帶領林媽天等人在甲子、南塘、甲西等地,隱身于荒山野嶺處,暗中繼續(xù)進行革命活動……

1932年,卓三盛進入揭陽與五華交界處的偏僻山區(qū)暫避,以幫人制作“灰土角”磚、扎稻草人(用于農(nóng)田間驅趕鳥雀)為生,并以此為掩護,向山區(qū)群眾宣講革命道理,引導他們投身革命。

1934年,卓三盛又潛回湖東家鄉(xiāng),擬再次組織革命隊伍。7月14日(農(nóng)歷六月初三),因叛徒出賣,卓三盛與卓媽周、卓烏必、卓烈等4人同時不幸被捕。

據(jù)說,在獄中,敵人利誘卓三盛投降,想讓他供出農(nóng)會組織,他毅然拒絕。敵人大發(fā)雷霆,對他嚴刑拷打。但卓三盛始終大義凜然,誓不低頭。敵人殘忍地用鐵釘穿過卓三盛的腳骨,將他戴上鐐銬,和卓媽周、卓烏必、卓烈等,迢迢押至甲子北門刑場。卓三盛等4人從容就義,為革命流盡一滴血。

敵人為了斬草除根,又派兵到村里捉拿卓三盛等人的妻兒,他們聞訊個個逃出村里,卓三盛的妻子也攜著三個兒子出村躲避。敵人抓不到人,就放火燒毀房屋。此后,卓三盛的妻兒過著顛沛流離的日子,以乞討為生,三年后風聲過了才偷偷返回家鄉(xiāng)。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卓三盛等人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紅色遺址詮釋著“忠誠”

卓三盛烈士故居

卓三盛烈士證

走進華美村,穿過曲折的狹小巷道,記者來到了“何德居”與“安得居”。這兩座屋相隔近在咫尺,只有幾步之距,溝通很方便。這兩座屋,共為革命獻出了7個人的生命,產(chǎn)生了7名烈士。如今,兩座屋的門前都懸掛著廣東省人民政府頒發(fā)的、紅底黃字的“光榮烈屬”牌匾,“安得居”又多掛了“光榮之家”的牌匾(卓成梓參加東江縱隊,其兒子卓敬流參加人民解放軍)。兩座屋周圍都是相似的民宅,緊挨在一起。居住在這里的村民,清一色姓卓,且是同宗。

據(jù)介紹,當年的湖東,反動勢力頗強大,地方反動武裝“白旗會”“長發(fā)黨”等十分猖獗。在這種情況下,賀龍一行20多人能在這里安全地度過兩天三夜,又安全地下海赴港,極為不易。至今想起,也令人驚心動魄。

踏進破敝的“安得居”,靜靜地站在大廳中,腦際里依稀出現(xiàn)了賀龍在開會講話的情景,想象著賀龍他們躺在這里的狀態(tài)。崢嶸歲月無聲地向我們傳遞這樣的信息:一是下尾村不愧為紅色堡壘村,革命群眾覺悟高,忠誠可靠;二是保密工作做得好,滴水不漏;三是護送工作嚴謹縝密,萬無一失;四是具有敢冒危險、勇于獻身的革命精神。

歷史的樣貌再現(xiàn),歲月的硝煙散盡。我們走出華美村時,正午的陽光十分燦爛。

汕尾日報記者 黃俊杰

【周末寫真】疾風知勁草?危勢見忠誠?——追尋陸豐革命前輩卓三盛等人護送賀龍等安全渡海赴港的紅色故事 1,667,670,303,000 0050b3e737e0498bbff8999f6f68a140

主辦單位:汕尾日報社

未經(jīng)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汕尾日報網(wǎng)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44120190010

主辦單位:汕尾日報社版權所有,未經(jīng)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
汕尾日報社新聞采編人員不良從業(yè)行為舉報電話:0660-3374567
汕尾日報網(wǎng)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4412019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舉報電話:0660-3387883? ?郵箱:swrbxmtb@163.com
粵ICP備13051037號??粵公網(wǎng)安備 44150202000069號 ??網(wǎng)站地圖??技術支持:開普云 ??